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,长江产业集团已走过三年的光辉历程。长江产业集团自成立以来,紧紧围绕省委、省政府战略部署,秉持创新驱动、产业引领的理念,积极推进改革深化提升行动,在经济领域不断探索前行,加快由平台型向实体型转型,全力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澎湃动力。
战略布局领航向,产业转型启新程
三年间,长江产业集团精准把握产业发展脉搏,全力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。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,集团积极作为,围绕全省重点产业方向,先后设立汽车、光电子、生命健康、北斗等行业投资平台,通过投资并购众多 “专精特新”企业,成功实现产业链的关键环节“补链强链”,培育出一系列新的经济增长点。以对长江存储、武汉新芯等企业的战略投资为例,集团围绕 “国家存储器基地” 建设精心布局“四个一”工程,组建基金群汇聚资本力量、建设园区打造产业集聚空间、建强供应链保障产业稳定运行、培育引进上下游企业完善产业生态,有力推动了半导体存储产业的蓬勃发展,彰显出在新兴产业布局上的高瞻远瞩与雄厚实力。
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,集团充分发挥产业投资和项目建设的关键作用。双环科技在集团支持下实施定向增发与增产扩能,产能规模显著扩大,产品质量稳步提升;广济药业全力开展“二次创业”,积极推进“一平台两基地”建设,产业竞争力持续增强;万润科技加速向半导体存储、汽车照明等前沿领域转型,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;奥特佳加快在储能、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业务的布局,抢占市场先机。在数字智能化转型浪潮中,双环科技全力打造湖北省化工企业数智化转型示范基地,工业互联网SUPOS平台及工业智能应用全面上线,生产效率大幅提高;奥特佳马鞍山工厂借助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,构建起机械加工与装配数字化管理系统,产品成本有效降低,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。在绿色低碳节能降耗领域,双环科技对60万吨/年联碱装置进行节能技术升级改造,引入自动化DCS控制技术,每年实现碳减排近九万吨,纯碱综合能耗大幅下降;广济药业孟州基地的分布式光储一体项目,年发电量达380万千瓦时,年均减少碳排放近4000吨,为传统产业绿色发展树立了典范。
在供应链体系建设方面,集团勇挑重担,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供应链与重点产业供应链建设。在科创供应链领域,湾区离岸创新中心、在岸创新中心吸引大量企业签约入驻,成为科技创新的活跃高地;长江光电子科创供应链平台交易额突破10亿元,注册用户超过8200家,有力促进了光电子产业的协同创新;湖北省药品MAH转化平台推动医药企业紧密合作,促成上下游企业合作约30项,加速成果转化;精细化工中试科创平台为化工及新材料企业提供关键技术支持;硅光工艺流片服务平台精准对接企业创新需求,助力产业技术升级。在产业供应链建设方面,华纺链、长江汽车链、香菇产业供应链平台、“绿材链”、北斗供应链平台等成绩斐然,分别在服装、汽车、香菇、绿色建材、北斗应用等产业领域,通过整合资源、优化流程,实现交易额的大幅增长,有力推动了相关产业的高效发展与协同共进,为全省供应链体系的完善与强化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创新驱动添活力,科技赋能铸辉煌
科技创新是长江产业集团发展的核心动力源泉。集团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设,组建了科技创新专家咨询委员会,汇聚各方智慧为创新决策提供有力支撑。先后出台一系列制度文件,如《服务全省创新驱动专项行动方案》《加强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企业的工作意见》等,并设立1亿元“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池”,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与资金支持。同时,积极举办集团年度科技创新大会暨“科技创新周”活动,搭建起企业内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,营造出浓厚的创新氛围。
在研发投入上,集团持续加大力度,2024年研发投入7亿元,同比增长超过50%。凭借强大的资金支持,集团助力出资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不断取得突破,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。在研发平台建设方面,集团按照“一个产业、一个研发平台”的战略布局,建成了武汉市生物医药产业概念验证中心、江夏实验室概念验证中心等一批创新平台。至此,集团已拥有46个省级以上科研(服务)平台,其中包括3个国家级CNAS认证实验室、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、3个国家级双创及知识产权保护基地、22个省级企业研发平台和15个省级科创服务平台,构建起全方位、多层次的科技创新支撑体系。
在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方面,集团成果丰硕。仅2024年,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8家、专精特新企业9家、创新型中小企业3家、瞪羚企业3项次,累计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0家、专精特新企业18家,形成了完善的科技型企业成长梯队。知识产权方面,集团累计获得知识产权授权合计近1900项,支撑了包括万润科技超大尺寸Mini-LED背光产品、双环科技电池级碳酸钠产品、奥特佳新能源埃泰斯第5代储能液冷产品、长江北斗全国产化小型铷原子钟、广济药业母乳低聚糖HMO产品等多项重大创新产品。此外,集团投资搭建湖北省双新中心、长江生物等5个创新服务平台,打通科技成果转化“最后一公里”,有力推动了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。
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是集团创新发展的关键支撑。集团实施“长江博士优才”计划,首批成功引进博士人才40名、高端产业人才55名,并与武汉理工等高校合作定向培养产业卓越工程师、卓越投资人90名,为科技创新注入强大的人才动力。在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建设上,积极推动人力资源提升专项管理工作,完善“管理”“专业”双通道晋升体系,为人才成长提供广阔空间。集团健全科技人才奖励评价机制,对科技创新突出贡献者予以表彰奖励,如对2023 年度出资企业的209项知识产权奖补317.7万元,对4家集体、6个团队、17名个人进行表彰。在人才培养方面,集团获批组建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,完成工程技术人员多个专业的中级及以下水平能力测试和职称评审。集团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、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、高级职称157人、中级职称482人,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,打造出一支高素质、专业化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。
功能强化担使命,战略支撑促发展
长江产业集团始终坚守强化国有企业功能定位的初心,发挥在科技创新、产业控制和安全支撑功能等方面的作用,全力服务国家和全省重大战略。在能源资源与基础设施建设领域,集团积极作为,大力推进能源资源项目建设,启动规模100MW/200MWh储能电站、陕西定边150MW风电项目、应城汤池分布式光伏等多个重点项目建设,总投资超30亿元,为能源供应稳定提供有力保障。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,推进实施了包括广济黄冈原料药基地、黄石下陆全域国土整治等新开工项目,高流动性VB2、京山市垃圾发电等续建项目,以及10万吨电池级碳酸钠、三峡大学科技学院转设等竣工项目,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在风险防范化解方面,集团成立董事长和总经理领衔的风险化解专班,全面统筹投资、经营、债权回收、资金管理等工作,定期跟踪评估债务风险,精准施策重点化解。创新组建债务评审委员会,引入外部资深专家优化债务方案,从源头把控资金风险。通过实时跟踪金融政策动态,灵活调整融资策略,置换短期债务、储备资金,有效应对潜在债务风险,债务结构持续优化,财务风险防控能力显著增强。
整合重组优配置,协同发展增效能
在整合重组进程中,长江产业集团围绕省委省政府产业战略布局,持续深化战略性重组与专业化整合。按照“1+N+1+1”业务架构体系,在光电子、生命健康、北斗数字、汽车及高端装备、现代化工等重点产业领域搭建行业事业部,实现资源深度集聚整合。通过培育战略支点公司,推动产业板块做大做强,如长江新材组建长江产业供应链公司,聚焦产业集群建设构建现代供应链体系;湖北生态设立湖北省资源循环公司,助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;湖北典策打造湖北长江数据管理公司,提升数据管理服务水平,为集团发展注入新活力,打造增长极。
集团积极促进不同层级国有资本协同优化,与省内重点区域开展全面战略合作,围绕武汉、襄阳、宜昌城市圈,受托管理或设立多支政府引导基金,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。发起设立18支区域(县域)基金,在管基金认缴规模73亿元,吸引祥邦科技、双登动力电池等重大项目落地湖北,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产业升级。借助长江科服运营的孵化载体,举办系列科创活动1000余场,孵化服务企业2000家,培育高企、专精特新37家,为创新创业提供了肥沃土壤与坚实平台。
在“两非”剥离与“两资”清退工作中,集团精准发力。通过出租闲置房产、厂房增加租金收入,资产报废、挂牌交易、清算注销等方式变现低效无效资产,完成僵尸企业注销;针对瑕疵土地和非主业参股股权,推动资产收储与股权退出回收资金;主动对接“三资”清理结果,争取增量资产划入,有效盘活存量资产、优化资产结构,提升资产运营效率与质量,为集团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。
公司治理现代化,经营机制市场化
长江产业集团全力提升国有企业治理水平,依据新《公司法》修订《公司章程》,厘清党委会、董事会、经理层权责边界,优化董事会议事规则与授权决策清单,完善董事会运作机制。董事会依法依规高效运作,年内召开多次重要会议审议关键议案,确保“定战略、做决策、防风险”职能充分发挥。集团高度重视外部董事履职保障,加强沟通协调与培训支持,促进外部董事深度参与公司事务,提升决策科学性与专业性。同时,指导子企业规范“三会”建设,实现外部董事占多数与董事会授权经理层决策全覆盖,在健全外部董事选聘、派出与履职保障机制方面持续创新探索,推动公司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。
在构建新型经营责任制方面,集团严格执行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,坚持“三年一聘任、一年一考核”,畅通人才进出通道,对近400名经理层成员兑现考核结果,薪酬激励与约束机制成效显著。深化三项制度改革,常态化开展竞争性选拔,今年选聘集团中层管理人员17人,涵盖内外部招聘与多岗位竞聘,累计提拔重用与调整中层管理人员众多人次,推动人员能上能下、能进能出。积极探索多元化中长期激励机制,在不同类型企业灵活运用“3 + 2”激励工具,如实体类企业推行超额收益分享、分红权激励,基金投资类、智力服务类企业实施项目跟投、员工持股,上市公司推进员工持股计划、股权激励计划等,累计36家出资企业实施中长期激励,覆盖970余名激励对象,有效激发员工积极性与创造力,增强企业发展活力与竞争力。
集团将价值创造理念深度融入战略规划与经营管理各环节,成立专项领导小组与办公室,分解落实价值创造任务指标至各层级。所属二级企业紧密结合业务实际推进实施方案,与集团总方案协同联动,在经济效益上实现营收、利润增长与资产增值,在社会效益方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、推动产业升级与区域发展,在治理效益上优化公司治理结构与流程,实现综合效益显著提升,有力推动集团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台阶。
国资监管强体系,公平竞争优环境
在国资监管体制建设方面,集团积极推进大资产体系管理改革,设立资产管理中心、财务共享中心及相关委员会,出台系列制度,构建投资、资产、财务协同管理机制;加快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,优化系统功能与指标体系,提升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;深化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改革试点,探索国资运营与产业投资互动新模式,推动产业并购与资本运作高效协同,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与运营效益。
在深化分类考核、分类核算机制上,集团对标一流企业科学设定指标体系,涵盖多维度正向与负向指标,依据出资企业行业属性与发展目标实施“一类一策”差异化考核,合理设置各类指标权重与特色指标。明确分档设酬规则与薪酬兑现机制,建立“低基薪、高绩效、严考核”薪酬体系,通过薪酬激励与约束将分类考核落到实处,激发企业创新发展动力与活力,引导企业高质量发展。
集团构建了完善的“大监督”体系,整合纪检监察、巡察审计、法务风控、财务监督等力量,形成“党内监督主导,职能监督先行,民主监督为基,专项监督守关”的工作格局。深化在线监管平台应用,提升监管智能化水平,强化条线监督专业能力建设,以巡察、监察、审计结果为考核依据,打造高素质专业监督队伍;同时充分发挥债权清收委员会作用,处置逾期债权超90亿元;健全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机制,确保国有资产安全与保值增值,营造风清气正的企业发展环境。
站在三周年的新起点上,长江产业集团满怀豪情、信心满满。未来,集团将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,持续加大创新投入,全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。在战略新兴产业领域,不断拓展布局深度与广度,培育更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;在传统产业升级方面,加速推进数字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转型进程,提升产业整体效能;在科技创新上,进一步完善创新生态,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,突破更多关键核心技术;在企业治理方面,持续优化治理结构与经营机制,提升国际化运营水平;在服务国家和全省战略上,积极担当作为,助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长江产业集团将以更加坚定的步伐、更加务实的举措,向着建设世界一流产业投资集团的目标奋勇前行,在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宏伟画卷中书写更加绚丽的篇章,为湖北乃至全国的经济繁荣与产业振兴贡献磅礴力量。